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元祐党籍石刻己丑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
漓江倒捲江厓碧,怒蹴奸回有馀力。
到头奸党是何人,竹膜緃横刚五尺。
拓自西江书客船,拓碑人说崇宁年。
只如四海识司马,儿童走卒皆喧传。
诏书万民掩泪读,石工一例吞声镌。
至今光景曜日月,诸公磊落相后先。
华衮翻从斧钺得,玉石毕竟云泥悬。
一百𢎥供颐正谱,百三人又张纲铨。
端礼门与文德殿,立石毁石徒纷然。
留此厓端隶横四,犹识司空尚书字。
对扬休命臣仰承,孝弟之志皇帝嗣。
是时甫焚元祐法,学术牵连及政事。
苏黄不作文章伯,章蔡旋兴废立议。
竟欺天地诬神明,读史至此为裂眦。
奈何风雨不剥蚀,天假诬词鉴真伪。
人头畜鸣石人言,以告方来此妖异。
瀑泉微泐字一行,蛮烟瘴雾深遐荒。
佥人快意所馀几,过客千秋指道旁。
我订岭东金石史,元祐诸贤迹多毁。
碧天照水云吹空,海色摇窗上晴几。
省斋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九、《性善堂稿》卷一○
始正为程氏之学,未得其门,诵其书若迂阔于事,其甚者又若谬于圣人,正心不敢慢,益敬以信,久之其言稍稍若可晓者。
会举进士,贡行在,欲访程氏徒党传其学,至则颐正郭氏、南轩张氏已相继殂谢,独晦庵朱公无恙,当其时朱又去国,莫知可问。
归至夷陵,我宗人伯兼善甫访舟次,旧闻名德,齿以兄之,察其举动果异。
比往谢,拜其母于堂,道家世外,问所学,则曰:「吾乡郭先生程氏的孙也,受兼山之学,笃于《中庸》,隐长杨山,晚年道益尊。
济幸得登其门,闻诲言一二」。
正闻颐正久矣,恨不见,闻善甫说大喜,愿请益。
出《论语》一篇,皆善甫手笔记其师说者。
因举「吾与点也」章,又举《乡党》篇,其说宏博,若决江河东注之海,虽百川纷纭往复曲折、经营天下无一勺凝滞。
为留二日,又出《易》、《中庸》赠行,曰:「子归求之,郭氏之学尽在是矣」。
于是慨然太息,悼旧学之谬,放黜异说,非圣人之道不存,优游于斯,卒得之于孟子性善,自是卓卓始有可立之地。
然譬之行道之人将如京师,得其道矣而道阻且脩,难乎一日遂至而历览国中之胜也,则亦汲汲焉而已矣。
叔父明仲,少力学业进士,有声于时。
已而排于有司,年几五十,困折不遂,退处于家,不怨不尤,辟斋以读书,欲反己内观,求所未到,遂取曾子之言名其斋曰省,而移书于正曰:「子为我记之」。
正晚生,固辞不获命,则序列其所闻者以塞责焉。
虽然,窃尝闻之矣,曾子之学本于守约而动反诸身,子思之《中庸》、孟子之七篇盖得于曾子,其学也,斯可谓之至矣。
然程氏之徒有为其学者曰某,一日三检身焉。
彼欲以曾子律己者,程子曰,若是者失之矣。
叔父老于风波,年高德劭,又能深味群言,得曾子所以存心体验而充广之,造次颠沛无须臾离焉,则所谓一以贯之者,当不烦绳削而自合矣。
愿叔父教之。
兼山先生易说1189年8月28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六、《渭南文集》卷二七、《放翁题跋》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二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郭立之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
尹彦明独谓立之自党论起,即与程先生绝,死亦不吊祭,盖爱憎之论也。
立之子雍字子和,屏居峡中,屡聘不起,亦著《易说》,得其家学。
盖程氏《易》学,立之父子实传之。
淳熙甲辰二月三十日,甫里陆务观云。
后六年,得谢昌国所赠颐正先生辨尹公说,乃知予此言粗合也。
颐正,即也。
己酉八月二十八日某书。
书二公事1190年12月8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五、《渭南文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郑介夫名侠,以刚直名天下。
晚居福清自号一拂居士,布衣粝食,而杂植华木于舍傍,觞咏自适。
客至,必与饮,食不过五爵,蔬果之外,一肉而已。
遇贫士过者,亦薄赆之,止于千钱。
饮具皆白镴,或遗以银杯,辞不取。
好强客弈棋,有辞不能者,则留使旁观,而自以左右手对局。
左白右黑,精思如真敌。
白胜则左手斟酒,右手引满,黑反是。
如是几二十年如一日。
谢昌国名谔,尝闻道于颐正郭先生
居临江,名其庐曰艮斋
晨兴,烹豆腐菜羹一釜,偶有肉,则缕切投其中。
客至,亦不问何人,辄共食。
有贫士及医卜之类,饭已,辄语之曰:「吾无钱予君,岂欲诗乎」?
取幅纸作绝句赠之,以为常。
二公,皆予所乡慕也。
予贫甚,欲学介夫办五杯千钱,亦复未易,又不解弈棋,或可力贫学昌国耳。
书之座右,当徐图之。
绍熙之元十二月八日,九曲老樵书。
乞令杜镐等重加勘正诸经文字奏咸平元年正月 北宋 · 李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
本监先校定诸经音疏,其间文字讹谬尚多,深虑未副仁君好古诲人之意。
盖前所遣官,多专经之士,或通《春秋》者未习《礼记》,或习《周易》者不通《尚书》,至于旁引经史,皆非素所传习,以是之故,未得专详。
伏见国子博士杜镐直讲孙奭、崔颐正,皆苦心强学,博贯《九经》,问义质疑,有所依据。
望令重加勘正,除去舛谬。
龚夬传后1190年11月1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八、《省斋文稿》卷一八、《益公题跋》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四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徽宗实录》进于绍兴末,重修成书在淳熙之四年
龚公一传,微有增损,要是后录为详,如论郝随、邓洵武,前皆略之。
比岁所进《四朝国史》,列传盖取诸此。
乾道中,公曾孙颐正尝请中书舍人张君孝祥书旧传刻之石,今复俾某题其后,乃录新传以遗之。
惟公学术,岂晚生所敢轻议,至于守道不阿,尚可推考。
王荆公不喜《春秋》,公则详为之传,知非苟从王氏者。
元祐初司马文正力辟王说,公乃反覆申辨,不为少屈。
文正虽有习气之语,不害其为笃实也。
厥后,哲宗疑元祐大臣,出公于外,而公奏陈之意犹前日所以对文正也。
二三十年间,士大夫徇时向背者多,公独始卒如此,是宜人主信之,学者尊之。
劲正如邹忠公名浩,有《道乡集》。),序公《易传》,至谓其可与《易》偕行不朽,而以门人自名,则公学术可知矣。
公父讳大同,号括苍名士,子若孙立身莅官皆不苟。
颐正博通史学,娴于辞章,诸公交荐诸朝,天子特命以官。
今居姑苏,闭户著书,近世言儒门者推龚氏云。
绍熙庚戌十一月十三日
圣学时政策问乙酉成都漕试)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四、《鹤林集》卷三三
问:道不本诸三王,则无善治;
学不根诸六艺,则无成法。
自昔人主出而为亿兆之君师,岂其无英明才智可以度越于人?
然而功利之说常胜,道德之意常薄;
昏闇之日常多,清明之时常少。
何也?
古治寖远而风气浇,圣文芜灭而师承异。
上莫得明大道之指要,下莫得遵至治之成法。
汉、唐之治所以不能如尧舜三代,是则有繇矣!
抑不知未有六经以前,尧、舜、禹、汤、文、武汲汲其所学者何事耶?
圣宋受命,五星聚奎,文明之化,焜耀史册。
方皇业初基,日不暇给,而我艺祖皇帝于即位之月,首以幸学为事。
其造端立本之地,盖已异于前代矣!
历圣相承,嗣守家法;
群儒环列,宏阐大猷。
于改元之初而命臣颐正讲书内苑,此咸平之制也;
于禫祭之后而命臣奭等讲经便殿,此乾兴之典也;
于祔庙甫毕之日而亲御迩英,召侍臣讲读,此又嘉祐治平故事也。
祖宗盛际,无一时非典学之时,无一日非亲儒之日。
深宫燕处,不废观书;
隆暑祈寒,未尝辍讲。
向使亲儒务学之意不为崇、观群邪所挠乱,则可以回崇、观为元祐。
居丧罢讲之议非绍兴诸君子抗疏争之,则何得有南渡中兴之功?
学之有益乎天下国家,盖如此其懿也!
皇上嗣服,龙德进升。
储神古训,既楙缉熙之功;
增置说书,又多聚辩之益。
翕受以蓄其德,敷施以达于事。
举而措之天下,岂不光明盛大矣哉!
然犹有可言者,皇极之建,所以消朋比也,职守求以相凌,议论求以相胜,则安得有同寅协恭之风?
学校之设,所以疏化原也,侮慢以为常,佻达以为俗,则安得有亲师视学之意?
生财以大道,而州里凋敝,廪司单乏,旋以为计,财亦未易生也;
立武以常德,而田不营屯,士不素练,苟日无事,武亦未易立也。
况世雠之敌,新兴之元,常伺隙于其外;
而吾三边将吏被介胄不得卧,塞上居民闻角弓之声则拊心而惊。
问学之强如此,治效之迟乃如彼,岂先致其知而未见于行欤?
抑作新于上者已至,而四方犹未丕应欤?
修齐治平之道,固有远模;
辟阖转移之机,端在初服。
今欲以学问销朋党,以儒术美教化;
修饰孝弟以强军旅,兴行礼义以足财用;
武臣使之知书,弓冶之子使之为士。
以凝庶绩,以恢中兴,将何道而济登于兹也?
《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诸君毋谓皇帝之学与经生学士不同,其悉言之无隐。
宋故少傅右丞相赠太师卫王谢公墓志铭端平元年 南宋 · 张嗣古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九
宋中兴四叶甲子夏六月辛酉少傅致仕丞相谢公薨于私第。
明年秋,葬临海县太平乡环翠山之原。
后二十有五年,公第五孙女作配宸极。
又二年,以长秋推恩,追封信王
明年封卫、鲁二王
嗣子采伯军器监,嗣古获侍同朝,一日以故郎中张布之状曰:「先公墓木拱矣,而坠道之碑未立。
登先公之门者,惟子存焉,敢以铭请」。
嗣古辞不获,则叙而铭之。
谢自任姓建国于南阳宛,至晋□会稽上江,族始大。
五代时天台,世积厚德,号善良者家
曾祖俨,赠太师、福国公
祖侁,赠太师、齐国公
考景之,赠太师,累封岐王
公讳深甫字子肃
乾道二年进士,授迪功郎绍兴府嵊县
召赴都堂审察,特授文林郎,调平江府昆山县
改秩知处州青田县,未赴,丁母秦国夫人忧。
服除,召都堂审察,擢藉田令,迁大理寺丞提举江东常平
光宗除户部左曹郎,借礼部尚书,充金国生辰使。
绍熙初元,除右正言,迁左史,兼给事中,直宝文阁知临安府
二年,擢户部侍郎,兼吏部户部
四年,复兼给事中
宁宗即位,为阜陵𣪁宫覆按使,还,除御史中丞侍读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参知政事
三年,兼知枢密院、充大礼礼仪使
四年,知枢密院参政
五年,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
充明堂大礼使封岐国公
崇陵因山之役,为总护使,还,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封冀国公,上太皇皇后册宝,拜少保
屡以疾求去。
三年,拜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封益国公,改醴泉观使
明年疾革,拜少傅致仕,则甲子之岁也,享年六十有六。
诏赠太傅,加赠太师
公少孤,颖悟,博闻强记。
十岁能属文,刻志为学,积十年不寐。
每夕怠,设器贮水,加足其上,以警困怠。
于是悉通诸子百家之说,卓然为乡闾名儒,从学者云集。
为人识度凝远,有公辅器
既入仕,表表以行能显。
其政事以爱人兴利为先,而行之以明谨无倦。
嵊县岁饥,首捐俸助赈贷,载朱糗即赐山谷民,全活甚众。
有妪诬主家掠死其子,认道殍以诉。
乃捕系,公廉得妪子匿他所,逮以至,妪惊伏曰:「某人榜我为之,欲陷其叔尔」。
时以向文简、钱宣靖比之。
在苏摄长洲常熟两邑,以治行闻。
录事,剖滞讼四十有三,皆协情法。
江东值岁大侵,覈义仓实储,尽发以赡饥民。
禁遏籴以通商贾,条赏格以励劝分,阁逋债以安贫乏,召官吏乡隅讲授方略,详密周尽,活者一百六十万五千馀人,弛租百十三万有奇。
行部止无供张,例馈一皆不受,剸词谋之舆人不获申者,一道歌舞其赐。
天府之政,宽则废法,严则厉民,酌用其中。
罢遣刺察民事予夺,阴传以教化,吏不得一摇手,要近不敢以私谒。
抟浮冗之费,偿前政所贳商贾缗钱数十万,奏减九邑和买夏税折估。
于潜新城昌化皆被山,则并秋苗折估递减之,民至今享其利。
每朔望谒庙课诸生,士以为昔未尝见也。
中丞日,诏轻江浙和卖折丝之□,公请揭所减数示民,使州县不得巧于损益。
神泉监废已久,奏复之,输天下铜皿以增鼓铸,其利甚博。
其于议尚大体,明好恶,详辩坚确,在于言必行,行必效。
初,孝宗求贤如不及,御史泌、颜师鲁合词以公为言,有诏堂审。
未几,侍郎王蔺宿直禁中,复荐之,遂召见,言:「今日人材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许沽激者多衒鬻。
激昂者急于披露,或邻于好誇;
刚介者果于植立,或邻于太锐;
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
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
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然后涵养振作,勿使沮伤」。
复疏保正长、催科、科折、差夫五弊。
上问以救弊之方,公即以条画所当施行者对。
上悉嘉纳,命板曹锓梓颁行。
又请优恤海道舟户以备不虞,遂著为令。
北寺转对,论上下习于苟安,拘挛顾忌,偷惰软熟,愿厉以廉耻,申以训敕,劝以赏罚。
既处言路,论益剀切,慷慨无所挠。
首言:「君,天也,天以刚健中正为德,故能宰制万物。
君宪天,当以刚健中正为本」。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以论吴端、孙垱忤旨移外府,公抗疏留之,且言:「士大夫廉耻道丧,命义不明,愿留圣虑」。
时内庭干祈恩泽者众,公言渐不可长,今大农、州县类皆空虚,因献祖宗裁抑节省凡七疏。
星文变异,公以为「阴盛于阳之象。
君为阳,臣为阴;
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朝廷为阳,宫掖为阴;
中国为阳,外夷为阴。
愿默察精思,求弥天变」。
御史直前奏事,言天道可畏,当恐惧修省,以尽应天之实。
且及于清心节用,惜名器,谨赐予,言甚切至。
元夕知閤门事韩侂胄越五官转遥刺,公封还内降,引法拒之。
右司谏邓驲以论近习左迁,公谓驲参章切直,不为身计,请还其职,无使清朝有为近习动谏臣之失。
进士俞古上书语讦,送瑞州听读。
公言:「以天变求言,未闻有所旌赏。
以言罪古,恐失朝廷事体」。
内侍陈源久斥,忽畀内祠,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召用,力争,竟不得入。
张子仁建节,凡十一疏争之,命遂寝。
至内廷有希求者,上曰:「恐谢给事不可尔」。
其守正不阿,为上所知如此。
尝留独坐,言:「比来纲纪不振,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罪,则反除以外任;
给、舍有所缴駮,不命以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
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不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
奔竞无耻,请嘱亏法,贪墨纵横,隳坏纪纲,请风厉在位,以肃朝廷」。
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公熹引义抗言。
公言:「宗庙重事,未易遽更。
考订有所依据,请从其议」。
公论事辞旨温厚,不事矫亢,至公论所在,必连疏恳切言之,士皆服其得体。
其历二府、总百揆也,守法度,持纪纲,惜名器,纯悫详陈,不激不随。
处大事,决大计,定以片言,朝廷倚以为重。
王德谦以阉寺除节钺,三疏力争,以大观覆辙为戒,必谪逐乃已。
医官王泾受赂,奏窜之远方。
虏使讫石烈直入不如仪,上起入禁中,在廷𥈭眙。
公端委不动,俾虏使再俟于殿隅,请上复御朝,引使贡书,如旧制。
侂胄窃权弄国,公持正引旧,与相颉颃。
上春秋高,国本未立,公以仁宗、高宗故事,奏立近属为皇子,以系人心。
椒风未建,公以为庶人婚嫁尚决之家长,请听命于太皇,议遂定。
侂胄势沮,始谋挑边以固权位。
公自使虏还,则以力陈修德修备之说,至是得请入辞,复极言兵端不可轻动。
拳拳忧国,不以去留易虑。
公既去,边衅遂开,而首祸者以死。
呜呼,公可谓明哲大臣哉!
公于大材尤所经意,尝诹访人物,录姓名置小佩囊中,所推挽多材学忠实之士。
校漕闱擢叶适、徐元德、戴□于文卷,为部使者曹彦约建平,力荐于朝。
坐庙常荐进邵文炳、王、龚颐正、乔梦符等,多一时名士。
公在相位,弥缝规拂,意尤至。
上尝御云锦堂赐宴,公从容论持盈保业之难,又论用人之道,因及王安石喜人同己,遂致国家之患。
一日奏事毕,复进曰:「迩来圣德日新,更愿戒谨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
上皆悚听。
公以材学简知孝宗孝宗召见,初即欲擢用。
江东遣使,首被亲泽,寝历清选,如驾轻车就熟路。
在光宗朝为言事官,登法从,以谠言劘上听。
晚相宁宗,毅然自守,勤劳百为。
上雅重公,将再用,而大星已夕陨矣。
公性孝弟,丧秦国,哀毁骨立,至感异梦。
奉其兄润甫尤谨,兄卒,诲育犹子矩伯,官之,嫁其女五人。
自奉冲澹寡欲,每禁家人用无过侈。
尝曰:「官可改,人不可改」。
故虽自位显荣,而简俭若布衣时。
训诸子以义方,择师必名士。
为文章典重宏丽,五当朝廷大典册。
尤工诗,有文集二十卷、《北征日记》二卷。
先娶林氏,蚤世,封益国夫人
继室以其妹,自郡夫人封至鲁国,追封楚。
子男四人:采伯,其长也;
渠伯,故朝奉大夫通判澧州追封太保、祁国公
棐伯,故朝奉大夫通判漳州
汇伯,故朝奉大夫通判泉州,兼南外宗正丞。
女四人,长登仕郎李𨑖,次中奉大夫、守左司谏侍讲张次贤,次朝请郎通判婺州黄准次安人在室。
孙男十六人:奕脩,朝散郎淮东总领所干办公事
奕楙,承直郎、监淮安州五祐盐场;
益昌和州防禦使带御器械干办皇城司
奕礼,朝请郎、行大理少卿
奕巽,朝奉郎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
奕恭,通直郎、知南康军都昌县
奕中,通直郎
奕俭,承直郎、新监两浙转运司临安府造船场;
奕容,承直郎、新监嘉兴府新城户部犒赏酒库;
奕正,宣教郎
奕善,文林郎、新监建宁府合同场;
奕艮,儒林郎
奕信,通仕郎
奕明、奕进,并承信郎
孙女十一人,长从事郎、新南剑州军事判官吴楹,次脩职郎、绍兴府诸暨县宋倅,次通直郎、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元直,次慧性赐紫圆照太师,次脩职郎、新温州瑞安县黄元贶,馀未行。
曾孙男八人,在学业进士,堂、𡌴、塈并承务郎
曾孙女五人,长许嫁宣教郎吴洁,馀尚幼。
其葬实开禧元年,追王绍定五年,志而铭之,端平之初元也。
铭曰:
钜宋中兴,德进朝尊。
世有韪人,祊国擎天。
丕显阜陵,吁俊登贤。
丰水有芑,贻谋子孙。
堂堂谢公,有德有言。
鸾风来仪,一鹗孤鶱。
翊光相宁,橐籥乾坤。
位无滥官,官无倖恩。
有臣舞权,佻起兵
公排其奸,虑我本根。
兵出骚边,权奸丧元。
明哲保身,礼仪不愆。
法彼先觉,祚其后昆。
以茂以蕃,以王其门。
翠山之原,斯文永存。
按:《东山志》卷一七,清刻本。
奉答张彦辅戏赠之句1180年2月 南宋 · 朱熹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庐山
已驱送客车,复著登山屐
未论窥临快,且脱诗酒厄。
从今谨出入,保此颐正吉。
不柰岁寒心,于公有深忆(自注:王辅嗣注《颐卦·大象》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病起四诗 其一 一节食 南宋 · 陈造
医经戒多食,书恶殄天物。
细茹取微足,卫生此其术。
是铭当匕箸,况我已衰疾。
胡为冒所戒,一卧复十日。
恙疴不虚生,一一自口实。
大嚼健武事,欲强蒲柳质。
行年踰知命,备历世纤悉。
山肤与水豢,尝味几十七。
婪酣复不已,颐正昧终吉。
昔人议四凶,饕餮乃其一。
不见辟谷翁,曾是汉良弼。
宋故朝奉郎尚书司门员外郎柱国赐绯鱼袋任公墓志铭嘉祐五年十月 北宋 · 卢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公讳孚,字信臣
其先乐安人也,曾高而下,徙于营丘
公因宦游,卜居洛、孟间,遂为洛人
曾祖讳处安,终德州司马
祖讳沆,终太子洗马,赠谏议大夫
考讳惟吉,终侍御史,赠秘书少监
清河县太君
公即少监第二子也。
公少失所怙,事母至孝,友于兄弟,力学自奋。
年二十,举进士不第。
文正公旦当国,公之外兄也,以异姓恩例奏公为太庙斋郎,恳让兄海。
明年计偕京师,复不利于大宗伯,以母老急养,不暇择禄,遂授王文正公之荫,补一命,调海州沐县主簿
踰年,丁太夫人忧。
服除,调孟州泛水县主簿
到官,会大水,公严设警护,邑中版籍帑庾悉免漂溺,其拯救民命尤多。
郡守表公绩效,移婺州东阳县令
公为治宽简,以清介自守,宗工钜贤交荐于上。
三年,归朝,迁大理寺丞,知河南府王屋县
未几,移知蜀州江原县
以年劳,升太子中舍,岁满,三门白波发运使盛公京奏充本司催纲。
朝辞,锡五品服。
寻迁殿中丞
任终,差通判虢州
郡守杨保用,武人也,事多不法。
公洁己持正,驭之以术。
保用赃败,公独无累。
次差通判并州,时马元方为帅,以苛猛任己,官吏畏詟。
公佐之以仁厚,卒成善政。
今上嗣位覃庆,改国子博士,复迁司门员外郎、通判河南府
二年,就移知绵州
受代趋朝,疾暴作,以不起闻。
时天圣九年三月十六日也。
嗣子扶其丧,权窆于西京徽安门之佛舍。
娶朱氏封钱塘县君,懿婉有妇德,后君十五年而终,享年八十一。
四子,长曰渭,干蛊纯孝,以子之荣,追赠大理寺丞
曰湘,曰泾,相继而卒。
曰湜,幼孤,自立力学,有起家志。
进士,尝拔河阳首荐。
五女,长适虞部员外郎仲孙,次适衡州军事判官宋颐正,次适比部员外郎朱言,次适震,次适进士公度
孙男五,长曰子良太常博士
次曰子立、子安,早卒。
次曰子明、子高,并幼。
孙女五人。
嗣子湜以嘉祐五年十月十八日举公、夫人之柩,合葬于河南府洛阳县平乐乡杜泽里,附先少监之茔,礼也。
震在门下将三十年,稔闻公之行实,俾志其墓,义不敢辞。
铭曰:
少焉而孤,壮焉而儒,不辱先兮。
学不得仕,因人以致,志其郁兮。
得禄能让,先家之长,义其敦兮。
徊翔官涂,清白不渝,行其光兮,送终以礼,志圹以文。
死而有知,公慰其魂。
显显全德,亿祀攸存。
谁其尸之?
季子元孙。
按:子婿朝奉郎太常博士管勾永兴军路都部署安抚司机宜文字、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卢震撰。《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六九页。又见《历代墓志大观》,北图拓片·墓志三七三八。
判府中大书(四) 南宋 · 张临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一、《宋人佚简》第三册
临皇恐顿首,百拜上覆。
临候问申贺之礼,已肃仪轨。
比辰气候浸冷,霜风戒严,不审涉履而来,台用何若。
窃以符节重寄,宸衷所简,敢祈倍保尊崇,益遵颐正,上副眷注,下慰民瞻
卑悰愿颂之至。
临皇恐顿首,百拜上覆。
监司帅臣当久任奏绍兴二十七年七月 南宋 · 陈俊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文献通考》卷三九、《宋史》卷一六○《选举志》、《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一
人之才性,各有所长,稷、契、皋陶、垂、益、伯夷在唐、虞之际,各守一官,至终身不易。
此数君子者,苟使之更来迭去,易地而居,未必能尽善,况其馀乎!
今也监司帅臣,鲜有终其任者,远者一年,近者数月,辄已迁徙;
州县百姓送往迎来之不暇,其为劳费,不可殚举。
以至内而朝廷百执事之官,亦无肯安其职业,为三数年计者,往往数日待迁,视所居之官,有如传舍。
虽有勤恪之人,宣力公家,于人情稍通,纲条稍举,已舍而他去。
后来者或未能尽识吏人之面,知职业之所主,则又迁矣。
因循岁月,积弊既久,是以胥吏得以囊橐为奸,贿赂公行而莫之谁何,如此而望职业之举,难矣哉!
夫爵禄名器,人所奔趋,必待积劳而后迁,以明持久而难得,则人各安分,不敢躁求。
若开骤进之门,使有侥倖之望,则人人怀苟且之心,无首公之节,其自为谋则得矣,朝廷何赖焉!
臣尝读国史,见太祖朝任魏丕作坊十年,刘温叟台丞十有二年,太宗朝,刘蒙正掌内藏二十馀年,陈恕三司亦十馀年。
此祖宗用人之法也。
望与执政大臣参酌,立为定论。
监司帅守,有政术优异者,或增秩赐金,必待终秩而后迁擢。
至于朝廷百执事之官,亦当少须岁月,俾久于其职,然后察其勤惰而升黜之。
庶几人安其分,尽瘁于国,无有过望,而万事举矣。
朝奉郎主管云台观赵公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六、《攻愧集》卷一○二、《经义考》卷二八
公讳善誉,字静之一字德广,系出太宗皇帝后。
曾大父仲暹,夔州观察使,赠开府仪同三司少傅嘉国公。
大父士迨,武翼郎
考不晦,忠翊郎,四举进士,以节行称赠通直郎
公弱不好弄,年十二三诵诗书,属文如老成人
未冠失怙恃,固穷自立,手不释卷,足不越户,不知饥渴寒暑之变。
两试胄监乾道五年试礼部,俱为第一。
进士第,调明州昌国县主簿
昌国邈在海屿,公介然有守,不鄙夷其人,为辨曲直,皆明达平允。
邑人相与爱服之,或诉于郡,多愿决于主簿
太师秀王时为守,俾摄邑事,对易定海慈溪,三年簿领而无抚字之寄。
踰二期,三邑父老犹能道其惠政。
海盗窃发,捕得全党,郡欲奏以上赏,公言摄令捕盗,不足为功,诚不欲以人命希赏典。
秀王为奏,贷群盗殊死,力荐之朝,公未始闻也。
两浙转运司干官,忽报改秩,知抚州临川县。
县在江西最为繁剧,公始视事,即为文遍谕乡井,出于爱利之诚心。
告教既孚,乃具为条目日限,量地之远近以定期约,里长月不过一再至。
讼事皆躬自予夺,顷刻即释去,牒诉日省。
县久困于豫借,吏以岁例来白,且谓不尔,必不继。
公命取税籍阅之,逋负实繁,盖上下蒙蔽,无有发此者。
按籍征催,不扰而办。
有无额官地,岁入颇多,以资妄用,公白罢之。
复请并罢诸邑类是者。
或议虚市比之私创税场,请撤屋罢市,公力沮之,以从民便。
太守赵公烨、公郯列治绩十数条奏之,有旨中书籍记。
去邑五年,人相与立生祠于县治,邑宰陆侃之记可考也。
添差通判常州,浙右饥馑,躬行赈济,一郡赖以全活。
仓使以荒政论荐,太师丞相史公上章举士,备言文学政事之美,召审察,差监都进奏院,迁大理寺主簿
秋旱,下诏求言。
公草封事上之,凡万馀言。
其略曰:「陛下兼收众善,而言者志在投合,搜抉隐微,条目益广而奸伪益生。
甚者唱为任怨之说,窃徇公不阿之名,一切付之不恤,下情安得不壅,习俗安得不薄,和气安得不亏乎?
天下之习,日趋于褊狭机巧之域,而无有优游舒泰气象。
士不畏义,民不畏刑,则是二十年来攘臂建议争以为功者,果何补欤」?
寿皇嘉纳。
大理丞,有以左帑宿蠹告者,逮系天狱,官吏重足以俟谴。
公察其无辜,谓将自其作俑者罪之,则不可胜诛。
若断以一二年来,且有刑罚不均之叹。
上览奏开悟,得末减。
平江民唐赟之狱,皆以为凶恶,无可矜之理。
公条可疑状十六,谓赃證无实,情款抵捂,卒释之。
十一年,充省试考官。
六月,除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
陛辞,寿皇曰:「朕精择得卿」。
公论:「士大夫为己之心重,则爱民之诚必亏;
营私之念切,则奉公之志必怠;
得失之虑深,则伏节死义之风必泯」。
上深然之。
先尝进《南北攻守类考》,上曰:「卿向所进书,可谓有志」。
至是又进《易说》,谓圣人以斯道寓之书。
上又曰:「圣人以此寓之于书,天何言哉!
《易》学要须兼通天人。
卿史学如此,经学又如此」。
及临遣,又曰:「卿向来学优则仕,今乃仕优则学,朕得人矣」!
数日,有请荐擢宗室人才。
上复言:「公经学文章,虽士林中亦罕有之」。
湖北大旱,鼎、澧尤甚。
入境一日,躬走村落,抚慰饥羸,得户四万馀,口二十万,通融诸郡常平之储,尽以为用。
赈粜贷济,三者并行,动得其实。
疫者药饵兼之,奏阁贫弱夏税。
是岁倍收,禾稼丰盈,民至扶老携幼来谢。
初行赈贷,或谓荐饥,将无所取。
至是民争负以偿,诸郡充足。
尝奏买扑税场十馀,河渡四十五,岁入甚微,而豪民大为民害,尽罢之。
十三年,除潼川府路提点刑狱
重囚谳议,州县斗讼,稽考平反,细大不遗。
才三阅朔,漕使阙,上称公儒者,可使治财,就除转运判官
公尝论国朝置转运使,本以收藩镇之权,绝妄用之蠹,脱斯民于暴征苛敛之苦。
近时司漕计者特以赋敛为事,号为材能者务趣办而事督迫,州县之困弊,民力之宽乏未始问也。
故其视州县如一体,有无缓急皆得上达,悉力以应之。
诸郡所贷缗钱至十馀万,俾守贰置籍,约以期年,优裕乃偿,自是蜀东诸郡举无忧熬窘缺之状。
十四年,诏诸路监司条陈民瘼,公言赋役不均,狱讼不平,征敛繁急,酒税苛暴四事,且曰:「陛下延见牧守,固将以观人才也。
而计臣请以奏劄之一陈上供之数。
郡守垂满者莫不督责旧逋宿负,征商榷酤,肆行苛虐,以藉手求进。
近议者有刑轻之疑,帅臣治盗辄先斩以自劾,而求弹压之名,使其皆当,不过能速杀之而已。
倘归之有司按鞫,亦不免于死。
万一愚诚不能自明,冤恨之气岂不上干阴阳之和乎」?
遂宁郡事,阖郡熙熙,民有争竞,且曰:「公未始扰我,其忍负之」?
公措置常平,深察宿弊,择官就仓和籴,石增百金,市有增损,亦随低昂,听民随所有求售,亦不限日籴之数。
实惠及民,官储充积,公私便之。
所至就郡庠立学以教宗子,率知向学。
持节东蜀凡三年,士民爱之如父母,遂宁尤所归心。
寝疾二旬,上章力丐归,主管华州云台观
百姓始则朝夕侦问,相率祷祈。
及归,耋稚奔送,涕泣不肯去。
既达寓里,屏绝家事,独处一室,图史自娱。
一日忽谓家人,将归正寝,且欲自为志。
翌日天将明,燕坐榻上,瞑然而逝,十六年八月癸卯也。
娶钱氏,仅再岁而亡,赠孺人
再娶杜氏,祁国正献公之后,封孺人
子男五人:汝傅,修职郎、新监舒州山口镇
次汝伋,以公遗泽补将仕郎
次汝俨;
次汝何,国子进士
次汝仲。
一女,许承奉郎杨㮤
孙男一人,崇揆,孙女二人。
是年十一月甲申葬于绍兴府馀姚县绪山之原通直墓左。
公天资高明,识见超诣。
研精性命之说,发为议论。
及所著《易说》,明白简易。
晦庵朱先生一见叹赏,以为扩先儒之未明。
颐正郭先生尝序《易》书,谓贯三才之理于其中,一诸儒之说于其外。
二公师表一世,于公特厚。
晦庵屡以书来,相期甚至。
颐正出一编书,公以奏之上。
孜孜好学,公退不少懈,率夜分乃寐。
尝即《国史》所载深求艺祖开创之微意,为书十四卷,曰《皇朝开基要览》。
又为《皇朝圣政类编》。
不幸寝疾,仅成数十卷。
其他如《南北攻守类考》、《晋载记年表》,皆行于时。
又有《论语说》、《铙歌鼓吹曲》、《祝尧文》等。
诗文六十卷,号《恕斋类稿》,藏于家。
公孝行根于天性,自以禄养不及,祭祀务极丰洁,悲慕不少衰。
弱弟稚妹备殚鞠育,教之有成。
仲弟善与同登科,季善󲤳亦以取应得官。
女弟再适人,皆竭力资遣。
遇母家氏特厚,舅氏既卒,访其遗腹子为之嗣,且厚给之。
其他笃故旧,抚姻族,恩意称是。
廉靖自将,一介不妄取。
行郡例册,皆摈不使前,按例馈遗者悉归公帑。
刺举尤所尽心,苟贤矣,不待其请,举奏牍面授之。
其在他州,则邮置以达。
人知其不可以有挟,无敢以浼公者。
间有按劾,不以强有力为惮,所部肃然。
楚蜀之土夫,类能称道之。
公抗志不群,砥节砺行,不泥纸上之空言,必欲施所学而见之行事。
尚友古人,思与之齐,人或疑其好异,公不顾,行愈力,久而益安,人益信之
考求世故,贯穿今古,直欲立事业以传不腐。
少名斋以「宗迂」,以励其操。
后名以「恕」,其志将以及物也。
出而从宦,苟有利于民,图之甚于饥渴。
救荒施舍之外,又所在为经久之计。
昌国已能劝勉富室买田与山,专为编氓嫁娶丧葬之资。
在湖外,则率十四郡买田,各畀郡文学司之,每三岁则以给士之预计偕者。
潼川,则以漕计之馀使州县置举子庄,孕者产者俱给之米,皆至于今赖之。
使天假之年,处以大位,益摅所蕴,膏泽必将下于民。
而官止于员郎,寿止于四十七,识者痛惜之。
呜呼!
岂以多记损心,愤世疾邪而至是?
抑果有数不可逃耶?
钥与公相见之日可数,而相与特厚。
汝傅妙年跻世科,大似其父,率诸弟力学以守素业。
汝伋入太学,盖前所未有,义方之训可知。
汝傅会稡公行事,来求铭。
采其可铭者书之,馀弗著。
铭曰:
熙陵诸孙,嘉国好文。
流传至公,遂为儒门。
公起孤藐,立志坚正。
尚友古人,期与之并。
学贯经史,仕更麾符。
学仕俱优,形于帝俞。
平心济民,一变齐鲁
志勤道远,中道而阻。
赍志何言,勒铭山阿。
有子继之,尚其不磨。